新闻资讯
加载失败
今日关注(2017年3月22日)
创业头条2017.3.22 星期三【科技头条】1、百度取消新闻源机制升级VIP俱乐部,软文渠道或遭冲击百度面向站长平台发布公告,称将取消原有的新闻源机制,并推出VIP俱乐部机制,这意味在内容方面,优质内容将会在未来愈加受到平台青睐 百度在公告中称,因百度对时效性内容识别技术升级,原独立新闻源数据库的形式已不再适合使用,故取消新闻源数据库。并且新的替代性机制是:将原新闻源库中的最优质站点将邀请入驻站长平台VIP俱乐部,站点有机会优先展现在时效性检索结果中,同时享受VIP俱乐部提供的更多服务;无法入驻VIP俱乐部的站点,也仍然有机会在时效性结果中展示。亿卓智库2、阿里宣布收购大麦,票务市场或将出现寡头竞争成立近14年,票务平台大麦终于将自己卖给了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宣布,已完成对大麦网的全资收购,但具体交易价格未透露。交易完成后,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文化娱乐集团秘书长张宇将出任大麦网CEO。可以预见的是,在阿里收购大麦,微影收购格瓦拉后,未来票务市场的竞争资源将进一步集中。阿里此次收购大麦的目的可能有几个方面的目的。一是帮助阿里文娱业务深入到线下场景,大麦能够提供演唱会、音乐会、话剧、体育比赛等上万种门票订购服务,市场份额占国内可市场化票务部分70%以上。二是帮助阿里音乐实现业务升级。阿里方面披露,作为大文娱版块重要组成部分的阿里音乐,未来将同大麦网实现业务打通。一方面,在线演出票务结合音乐应用,实现用户数据打通;另一方面,以粉丝为核心,联动艺人、票务资源,形成以粉丝、艺人、平台三方联动的“线上+线下”的音乐营销模式。3、蚂蚁金服宣布转型为Techfin(技术金融)亿卓蚂蚁金服宣布未来只做tech(技术),帮金融机构做好fin(金融)。开放成为其最重要的战略之一,标志信号是,蚂蚁金服将首先向基金行业开放自运营平台“财富号”,用技术支撑基金公司在蚂蚁聚宝平台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专区,直接触达和服务用户。“财富号”将于2017年6月正式上线,首批接入的试点机构包括博时、兴全、天弘、南方、建信等基金公司,后续将向所有基金公司开放,未来还将陆续向银行、保险、证券行业全面开放。4、2017全球250强零售商排行榜公布,京东国内零售第一美国零售行业杂志《STORES》联合全球第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Deloitte)公布了 2017 全球 250 强零售商排行榜。京东在全球零售商中位列第 36 名,是中国排名最靠前的零售企业,成为当之无愧的国内零售企业第一名。在同期公布的全球电商 TOP50 中,京东位居第二,仅次于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而作为本次零售商榜单中的国内电子商务企业,唯品会、京东分别以 184.6% 与 81.3% 的复合增长率领跑全球增速最快零售商。其中可见京东在体量巨大的情况下,依然发展迅猛,收获体量和增速的双高。5、支付宝也能看新闻了:“天天有料”内容平台功能上线智库近日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悄然上线“新闻聚合”功能,从目前页面信息看,其“天天有料”中所呈现的内容与目前所常见的新闻/资讯类聚合产品无异,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选择(可多选)想看的内容,如科技、财经、体育、美食等,其内容来源主要依靠授权形式获得。【周边新闻】1、ofo宣布日订单破1000万2、苹果推出iPhone 7和iPhone 7 Plus红色特别版 6188元起3、《福布斯》:2017年全球富豪榜 中国富豪总人数居全球第二4、BNP:中国奢侈品消费者中暴发户占比高达22%5、小米Wi-Fi电力猫正式发布:穿墙利器/249元6、微软开发中国定制版Windows 10,满足政府安全需求【融资收购】1、云仓库平台“雅澳供应链”获得千万级天使轮融资2、联合办公平台“无界空间”获近亿元A+轮融资创业在线3、商业调查工具“天眼查”宣布完成1.3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4、夜间情感心理疗愈平台“青音”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5、跨境电商“内斯塔”获百万元种子轮融资6、AR互动早教产品“丫哥乐教机”获得千万级Pre-A轮融资7、建筑行业信息撮合平台”小筑理”获得600万元天使轮融资8、出境旅游服务商“我趣旅行”获得2500万美元B+轮投资9、智能床垫研发商“趣睡科技”获得4000万元A+轮融资10、白领租房平台“蘑菇租房”获得数千万美元C轮投资
2017-03-22
查看详情
加载失败
马化腾:我的创业史,以及给创业者一点建议
创业维艰我在1998年注册了腾讯公司,当时父母都没有想到,他们说:“你这个书呆子还可以去开公司啊。”所以他们建议我找合伙人一起做,可以弥补自身的缺陷。我对产品比较在行,当时懂计算机的人不太懂通信,懂通信的人不太懂计算机,我刚好在这个跨界中间。张志东绝对是学霸,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很强。陈一丹是政府部门出来的,对政府接待、行政、法律很了解。曾李青长得就像老板,出去别人握手都先跟他握。我的名片只写工程师,不敢写总经理,怕人家觉得你们这公司玄乎了。当时在深圳,像腾讯这样的公司有上百家。我们的主要业务是为深圳电信、深圳联通和一些寻呼台做项目,副产品是QQ。QQ最早的名字叫「网络寻呼机」,最早的图标就是一个「BP机」。我们开发出来这个产品是想卖给别的运营商,可是价格一直谈不拢。亿卓智库产品在自己的手上,用户又疯涨,运营QQ所需的投入越来越大,没钱买服务器,这逼得我们很早就要想怎么有造血的能力。我们夜以继日地接一些琐碎活儿,为的是能够赚到一点点钱,用来养活QQ,比如我们要向通讯局交服务器托管费等。此外,我当时也四处去筹钱。找银行,银行说没听说过凭「注册用户数量」可以办抵押贷款的;与国内投资商谈,对方关心的大多是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和其他固定资产。1999年下半年,我拿着改了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寻找国外风险投资,最后碰到了IDG和盈科数码,他们给了我们400万美元。有了这笔资金,公司就买了20万兆的IBM服务器,那时放在桌上,心里别提有多美了。2001年的时候,前几名的互联网公司都上市赚钱了,QQ注册用户已经达到2亿,但缺乏现成的收费渠道,我们心里也很着急。这时候中国移动推出的「移动梦网」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状态。我想到通过与运营商走二八分账的协议实现业务增长(运营商20%,腾讯80%),2002年,移动QQ占到腾讯公司整体业务收入的70%。之后我们继续以较低的成本开展新业务,并且在新业务和功能方面,通过即时通讯增加客户粘性,而不是分散精力,因为这是我们和其他国外工具竞争的筹码。那时候MSN很强势,基本上大家认为QQ是死定的,只是什么时候死而已。但我们针对国内网络结构做了大量的优化。我们传文件很快,有聊天室,包括我们的头像是个性化的,口碑就这样建立起来了。讲这段历史,其实是为了说创业最开始的第一步是要生存,先能生存下来,但这也是最难的。你要创业的话,第一个想法是第一年的工资怎么办,你第一年的收入怎么着至少房租得交吧?房租水电你能不能挣回来,这是一个很基本的东西,所以当时没有想那么多什么领导力的,因为这个公司能不能走下去都很难说,小企业的成功概率算下来是很低的。现在创业的这个条件比当年好的太多太多了,但是因为门槛低了,竞争也更加激烈。亿卓  这里我也有两点建议供你参考:1)创业初期一定要集中资源解决一个用户痛点。我几乎每周都会收到一些邮件,“马总,我有一个很好的想法,可以帮你创造100亿的利润,但我要面谈。”一般这些人想法都太大了,其实创业者就要将自己的想法聚焦一些。2)留意跨界所产生的机会。现在我们提互联网+,谈论更多的是两个领域之间是否存在机会,那是蓝海,跨界的部分如果你两边都懂,就有很大机会。 自我颠覆很多人说腾讯是最早拿到移动互联网门票的公司,指的就是微信。微信的确是唯一一个在手机上开始做的,并且是以手机为主的,这在以前是不多见的。以前都是在传统互联网上做好,换掉屏幕,转到手机上。但微信反其道而行之,为什么反而特别有魅力呢?因为这个产品让我们看到很多独特的体验。它充分利用手机和PC的区别,把移动端变成人随身的一个器官。微信的诞生源自于腾讯的危机感,因为微博的出现,还是从社交切入,对于腾讯来说是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当时腾讯内部有3个团队报名做一款能够对抗微博、能够解决PC到移动端的产品,最后一个团队做出来了微信。坦白讲,微信这个产品出来,如果说不在腾讯,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话,是在另外一个公司,那我们可能根本就挡不住。回过头来看,生死关头其实就是一两个月,那时候我们几个核心的高管天天泡在上面,研究产品。微信的第一个版本没有做通信录匹配,当时中国联通说你做了,就触红线了。那好吧,不匹配,然后出来的东西就好像一个阉割版的QQ,没有意思。即便这样,正在广西、云南开会的中国移动知道了也立刻打电话给QQ无线说,这个东西谁做都可以,腾讯做就不行,我们在别的地方要惩罚你。后来市场竞争起来了,国内出现了好几家同类产品,我说不行了,不管了惩罚也要做,于是通信录便加进来了。这样用户加入微信之后,看到有好朋友冒出来,互动就高了。因为这些缘故工信部压力很大。我就问工信部,我说如果你能出一个命令禁止微信也可以,我还有手机QQ,我不怕。但是封掉微信,国外的那些软件就进来做了。智库微信做起来后,有件事情让我感触很大,原来我们有一款老游戏,是单独的一款手机游戏,叫节奏大师,是音乐类的,已经上线一年多了,日活跃70万,一放到微信上立刻变成1700万,这就是社交的力量。经历了这些危机和转型之后,我有一个比较大的感悟,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企业表面看似好像牢不可破,其实都有大的危机,稍微把握不住这个社会的趋势,就非常危险,之前积累的东西就很可能灰飞烟灭了。很多人问我潮流来了怎么办?大家都知道要改变,但是好像做不到,因为有时候会跟自己的既得利益,或者说基因DNA不适应。我的做法就是给自己多一个准备,例如开一个另外的部门、另外一个分支,调一些团队,做一些可能跟现在已经拥有的业务其实是有矛盾的,不妨尝试,因为你主动放弃不做,市场上的对手就一定会做,这还不如自己先试一下。 产品思维其实抓住机遇只是一个开始,对于互联网企业产品才是王道。但这是一条孤独之路,你往往需要用最笨的方法才能最快地跑完全程。要像「小白」用户那样思考,并每天高频使用产品,不断发现不足,一天发现一个解决一个,就会引发口碑效应。另外,创始人要抹掉身份去用户那里「潜水」,听取不同的声音和反馈。我每天都会体验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也爱给产品部门挑错,最后到了自己一看到成品,就知道写代码的人有没有偷懒。在腾讯,有一个「10/100/1000法则」——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他们必须每天都到各个产品论坛去「潜水」,不仅如此还要去搜索微博、博客、RSS订阅,因为高端用户不屑于去论坛提出问题,做产品的人就要主动追出来,去查、去搜,然后主动和用户接触、解决。这样,三个月后,产品就会慢慢逼近那个很有口碑的点。有了这些基础后,该做的就是把人性化的思考加进来,一同打磨产品。在产品中,有很多东西看着很好,但是并不是应该做的。比如,微信选择不做「在线」、「离线」的概念。第一,因为手机移动端一定是「在线」的,做一个「离线」画蛇添足。但为什么也没有显示「在线」呢?这里面又考虑了很多细微的区别,消息送达后,你收到了还是阅读了,这个功能我们可以做出来,但我们希望人们在便捷的时候,又保持一份隐私。后来我们也收到了很多人的建议做一个「已读」,但这样发的人爽,接受的人不一定很爽。这里面其实是很复杂的,不单单是一项技术或者是一个软件的水平,很多是要靠对人性的把握。另外一个例子就是语音搜索,我们没有作为重点去做,这个功能看起来方便,其实未必,比如一个人对着手机说我要去干嘛干嘛,好傻,人一多我都不好意思这么说,而且也不私密,宁可多按几下。当然,我们也走过很多的弯路,后来我们发现复制别人的路径,最后往往是失败的。我们的团队曾经照着百度做搜索,人家有什么我们也做什么,没有想到别的路径,所以并没做起来。但搜狗就很聪明,他说我拼搜索拼不过你,我就拼浏览器,浏览器靠什么带?输入法。输入法带浏览器,浏览器带搜索,开辟了另外一条路,就比我们做得好,而且人家花的钱是我们的三分之一。像我们电子商务原来团队是照淘宝做,产品是一模一样的东西,最后越做越没希望。包括我们的微博,虽然说活跃量跟新浪微博差不多,但是始终没办法突破,最麻烦的是新浪微博也没突破,跟着别人走到死路里去了。  我最大的担忧每一个身处互联网行业的人都会有一种巨大的危机感——这里产品和用户需求变化之快,对研发技术能力的依赖之深,都是史无前例的。这里没有侥幸,没有永远的第一,甚至也都没有对错,只要用户没兴趣了,你就会被淘汰掉,这是互联网行业的残酷。有时候,各个行业都搞不清楚到底哪一个会冒出来。越来越看不懂年轻人的喜好,这是自己最大的担忧。虽然我们干这行,却不理解以后互联网主流用户的使用习惯是什么。而且用户的需求和喜好瞬息万变,95后、00后人群的需求是什么?我们每天都在研究。包括微信,没有人保证一个东西是永久不变的,因为人性就是要不断更新,可能你什么错都没有,最后就是错在自己太老了。怎么样顺应潮流?是不是没事把自己品牌刷新一次?  我的看法有两点:1)如果你自己不理解,那你应该找能理解这些的人让他到前面去闯,让他们多和年轻用户接触,了解需求。我现在有时候就去问小孩,测试一下,这个产品你会喜欢吗?再问他的小伙伴喜欢吗?他们有时候比我们还看得准。2)通过投资一些这样的企业和产品。在这些投资中,看不懂和后悔的经历最令我深思。我记得Facebook最初上市的时候,自己通过私人银行拿了一些股票,熬啊熬啊到最后还往下掉,都快跌破当时拿的那个价钱了,后来终于上来一点之后,熬不住了,25块就出手卖掉了。创业在线当时我都觉得Facebook很难商业化,但人家最后就做到了,并且金融广告、社交广告的水平还是全球一流的,当然这也得益于各种各样APP需要大量广告。所以这也很令人感慨,即使我在这个行业内的,都会看走眼。还有一例就是Instagram,我投了点股票,现在说起来很后悔,当时这家公司的股票还不到1美金的时候没投。当时他们只有几个人,我们副总裁说,这个公司不太靠谱吧,在靠近海边的一个玻璃房子办公,外面都看得见,扔个砖头就可以把电脑全拿走了。但后来它的数据增长不错,我们是在它8亿美金估值的时候进入。我试着研究它火在什么地方?发现12岁到18岁的女性用户很喜欢这款产品,它的服务类似微信,但是不发消息,全部是拍照片,只能按着才能看,你一截图,对方就会知道你在截图,这个软件打感知截图的卖点。后来投资调查指出,用户觉得这个应用没有压力,就是消费照片,拍好玩的照片,跟大家打招呼,表示我的存在感。相信很多创业者会问,我什么不谈谈钱的问题,因为传统行业会有资金密集型扭转的机会,但移动互联网基本不太可能。这个市场不是拼钱、拼流量,更多是拼团队、拼使命感和拼危机感。一切取决于你能不能做出精品,是不是最好的。
2017-03-21
查看详情
加载失败
外界预计新品大卖 促使苹果股价再创新高
北京时间3月21日上午消息,受到新品发布传言的推动,苹果股价周一再创新高。由于新一代iPad最早有望于本周发布,推动该股周一上涨1%,报收于141.46美元。“任何新品都会提振股价。”投资银行CFRA Research分析师安吉洛·泽诺(Angelo Zino)说。苹果尚未对此置评。不过,泽诺和其他财务分析师指出,除了新款平板电脑外,苹果股价还有更多刺激因素。去年12月的圣诞购物季时间较长,以及“股神”沃伦·巴菲(Warren Buffett)的增持,都令该股收益。上月披露的监管文件显示,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去年第四季度将苹果仓位加大3倍,达到5700万股。而在今年1月1日之后,伯克希尔-哈撒韦又买入1.2亿股苹果股票。巴菲特的大手笔与分析师的预期相似,都预示着新iPhone有望于今年大卖。“这将是一款了不起的产品。”科技会议公司Techonomy Media创始人大卫·柯克帕特里克(David Kirkpatrick)说。此次业绩反弹始于苹果的12月季度,该公司此前连续三个季度的业绩令人失望。该公司CEO蒂姆·库克(Tim Cook)表示,iPhone 7和7 Plus的出货量“顶呱呱”。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泽诺说:“苹果是一只没有风险的股票。”他预计,今年晚些时候推出的新iPhone将实现较低的两位数同比增长。他表示,三星Galaxy Note 7的“炸机门”对此次业绩复苏做出了贡献。亿卓智库泽诺预计,苹果3月季度的业绩可能未达预期,但仍可借助新iPhone实现上佳表现。他预计这款手机将在外观和功能上实现大幅升级。与此同时,苹果伺候还将因为向中国增加更多研发投入而受益。中国虽然是苹果规模最大的市场之一,那个公司最近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却有所萎缩。亿卓上周五,除了北京和深圳外,苹果还宣布将在上海和苏州成立两个新的研发中心,今年总花费达到5.07亿美元。智库“如果中国不好过,苹果也过不好。”柯克帕特里克说。创业在线
2017-03-21
查看详情
加载失败
Uber高管离职潮愈演愈烈:与地图负责人和平分手
Uber地图和商业平台副总裁布莱恩·麦克伦敦北京时间3月21日早间消息,Uber地图和商业平台副总裁布莱恩·麦克伦敦(Brian McClendon)将离开该公司,这也成为这家专车巨头最近流失的又一位高管。麦克伦敦在Uber提供的声明中表示,他早就计划离职,双方最近选择和平分手。亿卓智库“在离开30年后,我决定回到家乡堪萨斯州劳伦斯市。”他说,“我的根在那里,而每年回去几趟似乎已经不够。去年秋天的大选和堪萨斯州目前遭遇的财政危机促使我更加全面地参与到民主体制中——我希望在家乡参与这种活动。”亿卓麦克伦敦表示,他仍将担任Uber顾问。智库在此之前,Uber总裁杰夫·琼斯(Jeff Jones)已经不太友好地离开Uber。琼斯上周日突然选择离职,并对Uber的领导能力表达了担忧。Uber 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正在为自己寻找二把手。创业在线卡拉尼克上周日通过电子邮件对员工表示,琼斯没有入围新的COO职位的竞争,这也导致了他的离职。最近几周离职的其他高管还包括Uber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加里·马库斯(Gary Marcus)、无人驾驶汽车团队黑客查理·米勒(Charlie Miller)和Uber产品增长副总裁艾德·贝克(Ed Baker)。另外一名著名工程高管阿密特·辛格(Amit Singhal)则因为被曝在前雇主谷歌涉嫌性别歧视而被开除。
2017-03-21
查看详情
加载失败
摩拜单车周四进军新加坡,计划覆盖百座城市
据彭博社北京时间3月21日报道,中国共享单车的战火将烧到国外,据摩拜单车日前透露,该公司计划今年将覆盖范围扩大逾两倍至100多座城市,其中包括国外城市。自去年正式开展运营以来,橙色的摩拜单车就成了中国城市人行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公司从众多支持者中吸引了数亿美元投资,如腾讯、华平投资、TPG资本、淡马锡控股和富士康集团等。本周四,摩拜单车将正式在新加坡开展运营,这是其中国之外的首站,竞争对手Ofo已经先一步抵达该城市。作为曾经中国工人阶级的象征,单车已经成为全球资本家的最新战场。通过应用,用户可以30分钟的增量租赁自行车,其优势是,用户可以随处放置这些单车。眼下,一些最大的服务提供商已经目光转向海外,因为本土玩家的数量已经趋于饱和。亿卓智库“今年我们的希望是进入超过100座城市,”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胡玮炜说。这些扩张大部分都将在中国本土,但她也表示,摩拜今年还将覆盖新加坡之外的国际城市,只不过他们并没有具体的数量目标。目前,摩拜单车在中国覆盖约30座城市。亿卓胡玮炜称,摩拜已经制定了遵守当地安全法规的新加坡运营模式,并将把自行车放置在远离市中心的地方,以避免拥堵。智库这将帮助解决一个在中国颇具争议的问题。据中国媒体报道称,上海市政府将禁止单车共享服务在该市人行道放置新的自行车。但摩拜单车发言称,上海政府机构已经否认了这些报道的准确性。创业在线作为摩拜单车的头号劲敌,Ofo已经表示未来将进军美国和英国。
2017-03-21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