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加载失败
年薪120万招来霸王茶姬创始人,海底捞看中了什么?
海底捞招了一名特殊的“员工”。8月27日,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入职”海底捞,成了后者的独立非执行董事,自8月27日起为期三年,而且还拿了高薪。海底捞和霸王茶姬到底有什么渊源?海底捞为什么让一家新茶饮创始人作为董事会成员,他们各自都在打着什么算盘?01   海底捞“联姻”霸王茶姬据联商网消息,8月27日,海底捞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宣布委任霸王茶姬品牌创始人张俊杰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即日起生效。据介绍,张俊杰主要负责监督海底捞董事会并提供独立判断。根据公告,张俊杰原名张军,现年29岁,张俊杰已与海底捞订立委任函,自2024年8月27日起计为期三年,须根据海底捞组织章程细则轮值退任及膺选连任。根据委任条款,张俊杰有权收取年度薪酬120万元。这消息很劲爆,更让人深感意外,霸王茶姬什么时候跟海底捞纠缠到一起了,而且以这样罕见的方式——创始人在别的公司出任高管。要知道,一般情况下,公司董事会成员一般均代表股东方利益,独立董事一般为外部金融、法律或其他领域德高望重的知名人士。据海底捞2023年财报透露,其执行董事分别为董事局主席张勇、董事会副主席周兆呈、杨利娟女士、李朋、宋青女士、高洁女士;独立非执行董事分别为蔡新民医生、许廷芳、齐大庆、马蔚华、吴宵光。在五位独立非执行董事中,前三位都具有国际背景,蔡新民是澳洲皇家兽医学院成员,许廷芳是新加坡律师,齐大庆是长江商学院会计学教授。而马蔚华曾经是招商银行行长,吴宵光是腾讯的高级副总裁。在这一众金光闪闪的董事和独立董事当中,新增加的张俊杰是最年轻的。据同花顺的信息公示,海底捞的董事会成员中,张勇的薪水最高,为年薪5493万元,其次为宋青1716万。原海底捞CEO杨利娟在今年职务调整之后已不在董事之列,新任CEO苟轶群未公布年薪。几位独董年薪并没有120万,而均为98.5万。信息显示,张俊杰目前担任Chagee Holdings Limited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hagee Holdings Limited是在香港注册的一家公司,为霸王茶姬母公司。在目前的中国新茶饮市场,霸王茶姬显然并不是规模最大的,也不是第一品牌。作为餐饮界的“榜一大哥”,海底捞会什么会邀请这个“小弟”入局共商大事?有分析人士认为,张俊杰是四川成都人,而海底捞创始人张勇亦为四川人,两人可能早就认识。而草根出生的张俊杰创业经历跟曾经开火锅店的张勇颇为类似,两人都是从最底层干起。2010年,17岁的张俊杰加入一家名为“大维奶茶”的台式奶茶连锁店做店员。2010年至2013年,张俊杰从店员做到了奶茶店长、区域督导、区域运营负责人等岗位。2017年,张俊杰在云南创办霸王茶姬,2021年6月份,张俊杰将霸王茶姬的总部从云南昆明搬到了四川成都。02  海底捞最能挣钱,霸王茶姬最会开店8月27日,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公布了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中期业绩。上半年海底捞实现营业收入214.91亿元,同比增长13.8%;期内净利为20.33亿元,同比下滑10%;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0.38亿元,同比下滑9.7%;核心经营利润达27.9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关于上半年期内净利下滑,海底捞表示,主要原因是受到净汇兑损益变动和中国大陆增值税加计抵减优惠政策取消的影响。据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海底捞营收创历史新高,净利虽然同比小幅下滑但仍处历史高位。海底捞2024上半年的财报显示,海底捞依然是备受大众消费者向往的餐饮品牌,虽然客单价下降,但是翻台率提高了。财报显示,海底捞大中华区上半年所有餐厅接待顾客总数超过2亿人次,翻台率达4.2次/天,去年同期为3.3次/天。此次为时隔四年多翻台率再次突破4次/天。上一次为2019年的4.8次/天,彼时海底捞全球门店数量为768家。在客单价上,上半年顾客人均消费97.4元,去年同期为102.9元,可见消费降级影响还是不小。当前,海底捞餐厅在中国大陆市场二三线城市的收入分别占比近四成,其中二线城市翻台率最高,达4.3次/天。海底捞成为中国本土餐饮品牌中最能挣钱的企业。横向比较来看,全聚德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87亿元,同比增长2.87%;归母净利润2933.56万元,同比增长5.08%。九毛九中期业绩显示,上半年,九毛九实现营收30.64亿元,同比增长6.42%;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期间溢利7229.1万元,同比减少67.47%;经调整纯利7715.4万元,同比减少68.88%。呷哺集团日前发布盈利预警称,2024年上半年,集团预计收入约为24亿元,同比减少约15.9%,净亏损约2.6亿元-2.8亿元,今年上半年其亏损幅度已超去年全年。在中国市场,能够比海底捞强的,估计只有百胜餐饮,2024年上半年百胜中国实现营收56.37亿美元(约40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经营利润同比下降5%至6.4亿美元;实现利润4.99亿美元(约45.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拆分来看,肯德基中国上半年营收为42.44亿美元(约302亿人民币),必胜客中国上半年营收11.35亿美元(约80亿人民币)。对比来看,海底捞比肯德基中国略逊一筹,在营收上差了大约80亿人民币。海底捞疯狂赚钱,霸王茶姬则疯狂开店。2020年底,霸王茶姬还不到200家门店,可短短几年后,其全球门店数量暴涨22.5倍,至逾4500家。据窄门餐眼数据,仅2023年,霸王茶姬新增门店2317家,这一数字是其过去五年开店数总和的近2倍。今年5月21日,张俊杰公布霸王茶姬2023年的GMV(总销售)已成功突破百亿,达108亿元。据晚点LatePost报道, 2023年霸王茶姬营业收入为40亿元左右,净利润在8亿-10亿元。在目前中国“卷出天际”的新茶饮赛道,霸王茶姬人如其名,应该是成为那个最“霸蛮”的——呈现出疯狂扩张势头,一时风头最盛的新茶饮品牌。今年5月,张俊杰在一次活动上表示,按照霸王茶姬目前的增速,2024年全年GMV将超过200亿元,并现场喊话要超过星巴克中国。03  海底捞为什么需要张俊杰从经营规模比较,霸王茶姬跟餐饮大哥海底捞比差了很多。张勇为什么邀请张俊杰这个小老乡“入朝为官”,恐怕跟海底捞的年轻化以及第二品牌创新创业战略需求有关。这些年来,海底捞不遗余力推动餐饮第二品牌。在最新的财报中,海底捞特别提到了“红石榴计划”。该计划主要目的是鼓励孵化和发展更多的餐饮新品牌,推动餐饮服务创新。据称,目前海底捞已经有5个创业项目在运营,包括烤肉、中式快餐等不同类型。海底捞想要打破自己餐厅堂食的固化模式。从去年开始海底捞在全国各地开设多家露营火锅、校园火锅、企业火锅等,而且还推出外卖形式。这一系列创新,主要是为了满足年轻人群的多元化消费场景需求。据海底捞财报透露,为支持“红石榴计划”的高效实施,海底捞也在计划进行新一轮组织创新。财报指出,由新任首席执行官苟轶群领导创新创业委员会,在集团层面整合资源,领导和推动新品牌及新业务的孵化与发展。在未来展望方面,海底捞表示,继续探索多元化的经营策略,例如餐饮创业品牌的挖掘、餐厅加盟业态的探索等;策略性地寻求收购优质资产,进一步丰富餐饮业务形态和顾客基础。作为发展势头迅猛的新茶饮品牌创始人,90后的张俊杰加入海底捞董事会,在一众70后、60后董事人群中显然可以带来不一样的思路和氛围。这与当下海底捞年轻化、不断孵化新项目的二次创业战略是吻合的。但是,对于张俊杰来说,新茶饮赛道近些年以来竞争加剧,霸王茶姬的生存空间恐怕并没有那么自在。信息显示,2023年开始,市场上一直都有霸王茶姬计划赴美上市的传闻,近期有媒体报道,霸王茶姬正紧锣密鼓筹备进军香港市场。但如今新茶饮品牌似乎已经不怎么受资本待见。8月份,据港交所官网显示,继蜜雪冰城、古茗之后,沪上阿姨递交的IPO申请文件亦已失效。霸王茶姬上市融资之路恐怕更加遥遥无期。另外,在8月21日,“新茶饮第二股”茶百道发布盈利预警,预计2024年上半年录得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滑不超过36.45%,为3.80亿元至4.10亿元。8月27日,“新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发布的2024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营收为25.44亿元,同比下滑1.9%;亏损4.38亿元。头部茶饮品牌遭遇了业绩挑战也从侧面印证了行业的凶险。不过,海底捞牵手霸王茶姬,对双方而言似乎都是好事,但如何联动如何赋能,在战术层面的落地执行上可能还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来源:联商网
2024-08-29
查看详情
加载失败
SYB教学案例28:创业开面馆三年只涨一次价生意火爆
来自高密的刘砚强毕业于山东财政学院外贸专业。他在跳了四次槽仍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后,决定自己创业,在汶水路开了一家不到20平米的面馆,从刚开始的门可罗雀到后来的门庭若市,他经历了无数艰难。刘砚强从山东财政学院外贸专业本科毕业后,面对扩招后越来越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他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四次跳槽。那时他已经28岁,想想未来,他开始失眠。一次聚会时,他听朋友说有人在江西路开着一家小面馆,一个月能有近万元的收入,平时爱做饭的他就萌生了开面馆自己创业的念头。“门店不能开得太偏,那样没人去吃,开在闹市区,又付不起高额的房租。”刘砚强说,房租一年一万五,地方虽有些偏,但周围有很多货代公司,上班族不少,还靠近学校,这样能保证顾客的数量。刘砚强去别人的面馆参观取经,又从朋友家借来光盘学习,慢慢摸索到了做面的窍门。他掏光了所有的积蓄又找亲戚借了一些钱,凑够3万块钱后,面馆开张了。房租、冰箱、桌凳、锅碗瓢盆花光了剩余的资金。简简单单不到20平米的面馆,除去厨房,只能放下5张桌子,他找来朋友的摄影作品挂在墙上,还有朋友特意给他写了一幅“一碗汤面”的书法,面馆的角落里摆着鱼缸养着巴西龟,小小的面馆在他的布置下渐渐有了温馨的味道。刚开始创业,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每天早晨7时,他都要去团岛早市采购新鲜的蔬菜和牛肉,创业资金并不富裕的他为了节约成本,会和菜贩子一分一分钱地砍价。为了让自己的面好吃,他在面里加鸡蛋增加口感,用洋葱、西红柿炖汤增加营养,自己去市场挑选牛肉回来炖制,为了能做好卤蛋他用光了两箱鸡蛋做实验。刚开始时就他一个人干活,他一天,哪怕是一刻也不敢离开他的面馆。“面馆开着才能赚钱,关门就一分钱也赚不到”,每次想到这,他就打消了休息的念头。所有这些,还都不算大问题,最让他焦虑的是物价,佐料、牛肉、煤气……一切都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实在拿不出钱来雇人,只有在中午忙不过来时,他会用一中午20元钱的工资请个大姐来端面。随着物价上涨,他开始在牛肉面涨价与否的问题上纠结,然而,他扛住了一切,这3年中他只涨了一次价,回头客越来越多,除了平时的常客,周末常有一家三口开车专门来吃他的面。3年前,开连锁店或者分店曾是刘砚强很遥远的梦想。“每月能赚个七八千块钱,我就很知足了,到时候能有钱付上房子首付,在青岛定居,再有钱了就买辆车。”这是他当时最现实的目标。现在,他的生意也逐渐走上正轨,每个月都有5万左右的净收入,整体收益比较可观。刘砚强买房买车这些都已经实现了。也希望他将来的生意蒸蒸日上,越来越红火。文章来源:分享6个成功创业故事,每天都是发生在你身边的故事!
2024-08-29
查看详情
加载失败
SYB教学案例27:16岁少年辍学创业开手机店做手机置换生意
这个脸上依然留有稚气,但言谈举止却较为成熟的男生说,从16岁起,他便赚得了第一桶金。蒋朋出生于四川渠县一农村家庭,家境一般。他的创业之路还得从6年前的一次旅行说起。蒋朋父母在内的几位家长提议,给他们每人发1000元钱,去深圳闯一闯,找工作试试看。于是,蒋朋便跟随大伙一起前往深圳。没想到,正是这次意外的深圳之行,促使他走上自己的创业之路。到达深圳后,有的娃拿着这1000元四处游玩,有的则老老实实开始找工作,蒋朋却独自来到深圳著名的商业区华强北路附近溜达。他发现这里卖手机的商贩特别多,而且大部分是外观漂亮、功能强大的山寨机,价格却比品牌手机便宜很多。这样,蒋朋便萌发了“多买几部手机回去转手卖”的想法,但手头的钱不够,怎么办?第二天,他再次来到华强北路,有选择性地向当地商家索要名片,为今后做准备。蒋朋昨天笑着说,回家后,他把要来的名片清理了一下,才发现一天就收集了100多张。自深圳返回后,“卖手机”的想法便一直在蒋朋的脑海中萦绕不去。蒋朋还发现整个渠县当时只有一家移动营业厅,前来充话费、办业务的顾客特别拥挤。在一位朋友的提醒之下,蒋朋开始构思自己的创业方案:手机和电话卡不可分离,如果在移动营业厅里卖手机,岂不是实现了“双赢”? 于是蒋朋开始了第一次冒险,他悄悄将自己家和舅舅家的房产证拿到银行,抵押贷款10万元。有了启动资金,他开始了创业尝试。这时,蒋朋在深圳收集的100多张名片便派上了用场,他大胆向素不相识的深圳销售商进货,先将钱打到对方账户中,再让对方将手机邮寄过来。为了保险起见,他刚开始都是分别向深圳当地几家不同的手机销售商进货,每处仅购买5部手机,他说:“宁愿多掏运费,也要避免上当受骗、深度套牢、血本无归。”据了解,蒋朋的这个手机店共开了3年,获利40万。文章来源:分享6个成功创业故事,每天都是发生在你身边的故事!
2024-08-29
查看详情
加载失败
SYB教学案例26:姐弟创业做皇家烤肉日销两头猪
“先尝后买,不尝给钱也不卖。”济南薛家姐弟对自己家的烤肉工艺可以说十分自信,据传这门皇家烤肉工艺源于明末清初,兴于清末。皇家烤肉曾是济南瑞福祥创始人孟洛川进贡朝廷的地方名吃,被慈禧太后品尝后赞不绝口,皇家烤肉顿时在济南章丘兴起。薛家姐弟对烤肉工艺不断改良提升,每天能够烤出两头猪。弟弟薛龙嘉说为了保证质量不卖陈肉一天最多是两头猪的量,烧烤的整猪重量在50斤左右,外酥里嫩加上配料后爽口滑溜,完全没有了油腻的感觉。做好的烤肉45元每斤,从早上开张到晚上收摊姐姐薛龙艳负责营销,弟弟薛龙嘉负责切肉秤肉,这一天下来几乎是没机会好好吃早饭和午饭,只有过了晚九点晚饭时方静下心吃点。不过吃过了晚饭又是备料烤肉时。薛龙嘉说自己现在也不想把店面做的有多大,现在就想把烤肉质量和服务提高再提高,让人们提起烤肉首先想到是自己做的美食,都来一句“那个师傅做的不错”就心满意足了。现在姐弟两开的店铺取名“初心晓铺”通过自己的劳动做好美食,成就自己,也成就自己的美食招牌不忘初心勉励自己。现在姐弟两人将店面已经做了八个年头,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可。薛龙嘉说工作一天累的也是腰酸腿疼,但将爱好做成自己的事业也是很美的一件事,现在正朝着这个方向前进。"文章来源:分享6个成功创业故事,每天都是发生在你身边的故事!
2024-08-29
查看详情
加载失败
SYB教学案例25:小粽叶带动大就业
“谁人不说家乡好!在家创业有搞头,能和乡亲们一起抱团把产业做大做强。”河池市宜州区祥贝乡古龙村粽叶加工厂的老板甘脆如是说。2007年,在广东打工的甘脆,一次不经意的机缘巧合之下发现广州有粽叶、荷叶的专卖店,想到自己的家乡依山傍水,地理环境和气候非常适合种植粽叶、荷叶。随即他便开始做市场调查,然后决定回家创业。从此他便与小小的粽叶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39岁的他,从事粽叶、荷叶种植加工,带动祥贝乡的村民就业,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用坚持与热爱在农村挥洒汗水,为家乡振兴献力。回想创业初期,甘脆说他没少受打击。在发动亲戚朋友种植粽叶后,由于对粽叶技术指标不熟悉,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合格,全部被退回到厂里。由于销售受阻,很多人不愿意跟着他种植粽叶,眼看着没有货源,又卖不出去,他多次前往广州、南宁等地学习别人做法和经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甘脆多次尝试后,他终于掌握粽叶种植加工技术,所生产出来的粽叶更长、更宽,深受市场欢迎。眼看着刚开始跟他种植粽叶的10户群众都挣到了钱,村里其他群众也纷纷主动上门,要求种植粽叶,并请求他做技术指导。随着种植户的不断增加,解决货源之后,狭窄的加工场地又成为他的“拦路虎”。要扩大厂房、增加工人,资金问题让他一筹莫展。正当他疑惑之际,祥贝乡政府社保所干部主动找到他,跟他介绍广西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甘脆立即申请并顺利获批,创业担保贷款为他解决了燃眉之急。如今,甘脆正在扩大厂房。粽叶工厂吸纳了30多名工人在家门口上班,其中脱贫户有12名。为了扩大货源,甘脆免费给农户提供种子,并且保证收成时包收购,得到了越来越多农户的认可,已有将近300户农户种植粽叶。全村粽叶种植加工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乡亲们的收入也随之增加。其中有一户脱贫户,在甘脆的精心指导下,经过施肥、浇灌等精心照料,一亩地的收成达八千多块钱。“只要敢闯敢试,在家创业一样可以成功!我还要继续扩大产业规模,带动更多乡亲在家就能创业!”说起产业未来发展,甘脆信心满满。在甘脆回乡创业带动下,小小粽叶已成为全村就业的“致富叶”,“小”粽叶带动“大”产业,带动更多村民就业致富。文章来源:就业创业故事丨甘脆:小粽叶带动大就业
2024-08-28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