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加载失败
内忧外患 Note 7会成为三星史上最差Note吗?
导语:三星Note系列自从2011年主打大屏一战成名以来,已成为三星手机的典范之作,但如今面临诸多挑战,也让三星手机借Note 7的复兴之路蒙上了阴影。原本被寄予厚望的Note 7手机,却不想成为三星的心病。近段时间以来,三星最新旗舰手机Note 7因电池燃烧事件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昨日凌晨其最主要的竞争对手苹果又发布了最新旗舰手机iPhone 7,更让三星手机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三星Note系列自从2011年主打大屏一战成名以来,已成为三星手机的典范之作,但如今面临诸多挑战,也让三星手机借Note 7的复兴之路蒙上了阴影。召回门撞上iPhone 7面对手机短期内的连续“燃烧”事件,三星最终选择正面接受。日前,三星针对近期来的“燃烧”事件向外界表示,已确定了有35起三星Note 7手机电池燃烧,同时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召回250万部Note 7问题机型,并暂停该旗舰机在10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针对涉及问题产品的国家和地区,三星也给出了不同的召回方案。在美国提供两种方案,一是免费换新,时间预计一周左右;二是置换Galaxy S7或S7 edge,至于其他配件则回收并退还差价。另外再额外给用户补偿25美金的礼品卡或等额信用卡刷卡金。而在中国台湾地区,则是即将上线预约换机网站,并给更换用户赠送一张32GB的存储卡。按照瑞信、韩国大信证券和Pelham Smithers Associates估计,三星此次召回行动的成本约为10亿美元。对比三星此前预估今年净利润23万亿韩元(约合206亿美元),也就是说,仅此次召回预计将会导致三星5%净利润泡汤。但在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三星将错失销售黄金期。近年来,三星的Note系列手机发布都是抢在苹果新产品发布前一月左右,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先发优势提前抢占市场,但今年这一计划则要落空。因为三星召回和延期销售的影响,加之苹果已经发布全新iPhone 7及7 Plus,并确定9月16日在全球多个国家发布。IHS分析师李怀斌透露,从苹果iPhone供应链上获得的消息显示,三星Note 7出事后,苹果给供应商追加了部分订单。“Note 7发布后,业界好评度很高,但召回事件一出,可能会影响人们购买,这部分人可能会转而购买iPhone 7,正是基于这种判断,苹果给供应商追加了新订单。”李怀斌称。同时,联通北京公司一个微信公众号推送iPhone 7的消息,称9月23日iPhone 7将开始销售。来自联通内部的消息称,可能9月17日就开始销售,Note 7和iPhone 7将迎来正面交锋。曾开启大屏时代虽然三星Note 7遭遇“燃烧门”,但在业内普遍看来,短期内仍不会影响其全球智能手机霸主的地位。因为客观来说,在产品工艺、生产制造流程、品质管理方面,三星仍旧是行业的佼佼者。同时三星也是目前全球智能手机厂商中,在智能手机产业链上下游布局最完善的厂商。通过三星手机的发展历史,我们看到,正是Note系列开启了三星手机的辉煌时代。2011年之前,在消费者眼中,4.3英寸的手机都可以称之为巨屏了。因此,当三星发布Galaxy Note时,整个世界都震惊了,人们无法想象这款“遮脸神器”(5.3英寸)平时该如何使用。不过,三星的这次赌注却起了奇效,这款产品以其完全不同的定位征服了整个市场,Note系列从此一战成名。同时,在Note 2时代,三星的双旗舰策略也开始成型,上下半年各一款旗舰机型的推出让三星巩固了市场统治地位。进入2014年后,三星Note系列的命运让人有些揪心,因为就在同一年,苹果终于走出了小屏手机市场,一次将自己从4英寸时代提升到了5.5英寸。与iPhone6 Plus对垒的三星Note 4虽然性能无人能及,但在苹果的压力下依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时间转入2015年,大屏手机在市场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货了,三星Note 5的发布虽然掀起了一阵热潮,但很快即被层出不穷的产品压倒。就连三星自己都推出了5.5英寸的双曲面手机Galaxy S6 Edge+来侵吞Note 5的市场。在今年上半年Galaxy S7的推动下,三星季度利润更是上升至两年来的新高,Note 7发布以后,一度承担了三星手机对抗主要竞争者的重任,毕竟短短几周上市时间就实现250万部的销量,三星Note 7还是很受市场欢迎,但“燃烧”事件却将这一良好发展势头葬送了。中国市场销量恐破新低在Note 7事故中,惟一可以令三星欣慰的是全球最大消费电子市场中国内地地区并不在此次召回之列。三星电子中国方面对外简要的声明中解释,是因为采用的是不同的电池供应商,从而不存在这一缺陷。北京商报记者也从三星中国区相关负责部门了解到,中国市场在整个三星营收分布中占比较大,因为合理供应产品,三星在中国有着独立的流程和供应商体系,同时设有专门的质量研究院进行产品品质管控。尽管不涉及召回问题,也不用叫停销售,但是“燃烧”事件对于三星中国区发展来说,依旧可能会成为三星未来头疼的问题。产业观察家洪仕斌指出,“燃烧门”最直接的影响是三星Note 7的销售,但同时也会对整个三星品牌形象造成影响。刚刚上市的Note 7正处于全球高度关注期,这个时间节点的负面影响会被不断放大,而消费者往往记住的是三星出事了。随着近年来华为、小米、OPPO、vivo、金立等大批国产手机厂商的崛起,三星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原本就不乐观。IDC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排名前五分别是华为、OPPO、vivo、小米和苹果,三星在五名开外,这与其曾经的市场第一形成巨大反差。上半年,三星还专门为中国市场推出偏中端的Galaxy C系列手机,更是被看做是三星欲提振中国市场。近日,华为和联想又同时推出针对中高端市场的新产品,其中华为发布了针对女性群体的华为nova和华为nova plus,定价399欧元和429欧元,而联想则发布了全新模块手机Moto Z/Z Play,起售价为3299元。这无疑会进一步蚕食三星的市场份额。在洪仕斌看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三星Note 7有可能会创新Note系列史上最差成绩,甚至不排除通过推出新系列的方式来淡化Note系列。毕竟从Note 3上市两个月拿下1000万部的销量一举奠定三星王者地位之后,三星Note系列便一直在走下坡路,不管是Note 4还是Note 5,销量一个比一个差。如果三星不能迅速降低Note 7事故对三星的影响,Note 7的前景将更加黯淡。原本被寄予厚望的Note 7手机,却不想成为三星的心病。近段时间以来,三星最新旗舰手机Note 7因电池燃烧事件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昨日凌晨其最主要的竞争对手苹果又发布了最新旗舰手机iPhone 7,更让三星手机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三星Note系列自从2011年主打大屏一战成名以来,已成为三星手机的典范之作,但如今面临诸多挑战,也让三星手机借Note 7的复兴之路蒙上了阴影。召回门撞上iPhone 7面对手机短期内的连续“燃烧”事件,三星最终选择正面接受。日前,三星针对近期来的“燃烧”事件向外界表示,已确定了有35起三星Note 7手机电池燃烧,同时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召回250万部Note 7问题机型,并暂停该旗舰机在10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针对涉及问题产品的国家和地区,三星也给出了不同的召回方案。在美国提供两种方案,一是免费换新,时间预计一周左右;二是置换Galaxy S7或S7 edge,至于其他配件则回收并退还差价。另外再额外给用户补偿25美金的礼品卡或等额信用卡刷卡金。而在中国台湾地区,则是即将上线预约换机网站,并给更换用户赠送一张32GB的存储卡。按照瑞信、韩国大信证券和Pelham Smithers Associates估计,三星此次召回行动的成本约为10亿美元。对比三星此前预估今年净利润23万亿韩元(约合206亿美元),也就是说,仅此次召回预计将会导致三星5%净利润泡汤。但在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三星将错失销售黄金期。近年来,三星的Note系列手机发布都是抢在苹果新产品发布前一月左右,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先发优势提前抢占市场,但今年这一计划则要落空。因为三星召回和延期销售的影响,加之苹果已经发布全新iPhone 7及7 Plus,并确定9月16日在全球多个国家发布。IHS分析师李怀斌透露,从苹果iPhone供应链上获得的消息显示,三星Note 7出事后,苹果给供应商追加了部分订单。“Note 7发布后,业界好评度很高,但召回事件一出,可能会影响人们购买,这部分人可能会转而购买iPhone 7,正是基于这种判断,苹果给供应商追加了新订单。”李怀斌称。同时,联通北京公司一个微信公众号推送iPhone 7的消息,称9月23日iPhone 7将开始销售。来自联通内部的消息称,可能9月17日就开始销售,Note 7和iPhone 7将迎来正面交锋。曾开启大屏时代虽然三星Note 7遭遇“燃烧门”,但在业内普遍看来,短期内仍不会影响其全球智能手机霸主的地位。因为客观来说,在产品工艺、生产制造流程、品质管理方面,三星仍旧是行业的佼佼者。同时三星也是目前全球智能手机厂商中,在智能手机产业链上下游布局最完善的厂商。通过三星手机的发展历史,我们看到,正是Note系列开启了三星手机的辉煌时代。2011年之前,在消费者眼中,4.3英寸的手机都可以称之为巨屏了。因此,当三星发布Galaxy Note时,整个世界都震惊了,人们无法想象这款“遮脸神器”(5.3英寸)平时该如何使用。不过,三星的这次赌注却起了奇效,这款产品以其完全不同的定位征服了整个市场,Note系列从此一战成名。同时,在Note 2时代,三星的双旗舰策略也开始成型,上下半年各一款旗舰机型的推出让三星巩固了市场统治地位。进入2014年后,三星Note系列的命运让人有些揪心,因为就在同一年,苹果终于走出了小屏手机市场,一次将自己从4英寸时代提升到了5.5英寸。与iPhone6 Plus对垒的三星Note 4虽然性能无人能及,但在苹果的压力下依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时间转入2015年,大屏手机在市场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货了,三星Note 5的发布虽然掀起了一阵热潮,但很快即被层出不穷的产品压倒。就连三星自己都推出了5.5英寸的双曲面手机Galaxy S6 Edge+来侵吞Note 5的市场。在今年上半年Galaxy S7的推动下,三星季度利润更是上升至两年来的新高,Note 7发布以后,一度承担了三星手机对抗主要竞争者的重任,毕竟短短几周上市时间就实现250万部的销量,三星Note 7还是很受市场欢迎,但“燃烧”事件却将这一良好发展势头葬送了。中国市场销量恐破新低在Note 7事故中,惟一可以令三星欣慰的是全球最大消费电子市场中国内地地区并不在此次召回之列。三星电子中国方面对外简要的声明中解释,是因为采用的是不同的电池供应商,从而不存在这一缺陷。北京商报记者也从三星中国区相关负责部门了解到,中国市场在整个三星营收分布中占比较大,因为合理供应产品,三星在中国有着独立的流程和供应商体系,同时设有专门的质量研究院进行产品品质管控。尽管不涉及召回问题,也不用叫停销售,但是“燃烧”事件对于三星中国区发展来说,依旧可能会成为三星未来头疼的问题。产业观察家洪仕斌指出,“燃烧门”最直接的影响是三星Note 7的销售,但同时也会对整个三星品牌形象造成影响。刚刚上市的Note 7正处于全球高度关注期,这个时间节点的负面影响会被不断放大,而消费者往往记住的是三星出事了。随着近年来华为、小米、OPPO、vivo、金立等大批国产手机厂商的崛起,三星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原本就不乐观。IDC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排名前五分别是华为、OPPO、vivo、小米和苹果,三星在五名开外,这与其曾经的市场第一形成巨大反差。上半年,三星还专门为中国市场推出偏中端的Galaxy C系列手机,更是被看做是三星欲提振中国市场。近日,华为和联想又同时推出针对中高端市场的新产品,其中华为发布了针对女性群体的华为nova和华为nova plus,定价399欧元和429欧元,而联想则发布了全新模块手机Moto Z/Z Play,起售价为3299元。这无疑会进一步蚕食三星的市场份额。在洪仕斌看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三星Note 7有可能会创新Note系列史上最差成绩,甚至不排除通过推出新系列的方式来淡化Note系列。毕竟从Note 3上市两个月拿下1000万部的销量一举奠定三星王者地位之后,三星Note系列便一直在走下坡路,不管是Note 4还是Note 5,销量一个比一个差。如果三星不能迅速降低Note 7事故对三星的影响,Note 7的前景将更加黯淡。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2016-09-10
查看详情
加载失败
网络营销周回顾:中国品牌争艳G20 移动广告成“兵家必争之地”
导语:对于全球最大搜索巨头来说,广告业务一直都是谷歌重要的“现金牛”。谷歌发布的今年二季度财报显示,总广告营收为191.43亿美元,占该季度总营收的89%。对于全球最大搜索巨头来说,广告业务一直都是谷歌重要的“现金牛”。谷歌发布的今年二季度财报显示,总广告营收为191.43亿美元,占该季度总营收的89%。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移动广告必将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作为全球第一大搜索巨头,谷歌在移动时代下又准备了哪些“杀手锏”?移动广告迎来爆发期谷歌中国销售副总裁林妤真2015年是移动元年,今年则是移动爆发年。根据市场调研公司的数据,今年的数字广告市场规模达2000亿美元,其中移动广告市场规模达到1000亿美元。在移动互联网上有代表性的两个市场,中国和美国的一些数据也显示了移动广告的蓬勃发展趋势。根据市场调查公司eMarketer的数据报道,美国今年数字广告的投入已经跟电视广告投入基本持平,到明年,数字广告投入就会超过电视广告的投入。而到了2020年,数字广告中的移动广告投入就会与电视广告相持平。在中国,目前人均每天上网时长达到211分钟,约3个半小时,其中有一半时间是花费在智能手机上。同时,56%的中国数字广告投入在了移动广告上。谷歌亚太区商业合作部总监黄萍表示:“一个大趋势就是,越来越多的投入会进入数字广告,尤其是数字广告里面的移动广告之中。”目前在全球的应用中,只有1%的应用是付费的,大部分用户还是偏向于使用免费手机应用,因此开发者将会越来越依靠广告这样的收入。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2016-09-10
查看详情
加载失败
334亿元新能源车补 金龙奇瑞等五家公司骗走十亿
导语:消费补贴的政策初衷是培育初级市场,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而骗补行为说到底还是企业管理层无能的表现。财政部共曝光了五家骗取国家补贴的公司,其合计骗补金额超过10亿元。其中,知名品牌金龙、奇瑞赫然在列。根据《通报》内容,对五家骗补公司,除追回已发补贴等处分措施外,财政部还开出了3.74亿元的罚单。 为了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2009年开始,中央财政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予以补助,截至2015年底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334.35亿元。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截至2015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49.7万辆,销售约44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国。可与此同时,一些企业却打起了歪主意。9月8日,财政部官网发布《关于地方预决算公开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对新能源骗补行为首次“亮剑”。此次,财政部共曝光了五家骗取国家补贴的公司,其合计骗补金额超过10亿元。其中,知名品牌金龙、奇瑞赫然在列。根据《通报》内容,对五家骗补公司,除追回已发补贴等处分措施外,财政部还开出了3.74亿元的罚单。值得一提的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上述五家骗补企业均为客车生产企业。对此,有分析指出,新能源客车技术门槛较低,在获得政府补贴后有较大利润空间,所以骗补行为比较多;而新能源乘用车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研发资金,成本很高。客车业成骗补重灾区根据《通报》,财政部于2016年初组织力量,对90家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共涉及2013~ 2015年已获得和已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40.1万辆,抽查13.3万辆已销售的新能源汽车的运营状态。在检查中财政部发现,一些企业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涉嫌骗取财政补贴,部分车辆未销售给消费者就提前申报补贴,不少车辆领取补贴后闲置。此次,财政部共曝光了五家存在骗补行为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吉姆西)、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金龙)、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五洲龙)、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瑞万达贵州客车)及河南少林客车股份(以下简称少林客车)有限公司。上述五家车企骗补金额共计10.1021亿元。其中,恶意骗补情节最严重的是苏州吉姆西。该公司主要通过编造虚假材料采购、车辆生产销售等原始凭证和记录,上传虚假合格证,违规办理机动车行驶证的方式,虚构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业务,虚假申报2015年销售新能源汽车1131辆,涉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6156万元。其余四家公司,则主要是通过虚假申报当年销售新能源汽车数量来骗取财政补贴资金等。其中,苏州金龙骗补金额高达5.1921亿元,居五家企业之首;深圳五洲龙骗补金额为0.5574亿元;奇瑞万达贵州客车骗补0.981亿元;少林客车骗补0.756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财政部此次公布的骗补企业全部为客车企业。对此,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对记者表示,“与新能源乘用车相比,新能源客车由于前期技术投入少,补贴以后利润大幅提高,因此在利益的驱动下,车企不惜铤而走险,进行骗补。而新能源乘用车前期的技术开发就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成本很高。目前来看,新能源乘用车的利润很薄,真正赚钱的企业很少。”此外,王秉刚还强调,消费补贴的政策初衷是培育初级市场,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而骗补行为说到底还是企业管理层无能的表现。骗补引监管高度重视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骗补问题早已引起高层重视。今年1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核查工作的通知》,要求通过自查与现场督查的方式,对2013、2014年度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以及申请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有关情况开展核查。随后,5月底,财政部表示,“关于新能源汽车推广骗补核查,现场核查已经完成。”骗补问题之所以引起监管高度重视,主要是因为在现阶段,国家补贴在新能源汽车中占据着重要作用。例如,金龙汽车纯电动、插电式新能源汽车2015年共计实现收入118.58亿元,其中财政补贴金额为58亿元,补贴占比将近49%;亚星客车2015年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两类新能源汽车的收入为10.35亿元,其中财政补贴资金为4.59亿元,补贴比例为44%;江淮汽车2015年新能源汽车收入为18.52亿元,其中财政补贴资金高达21.87亿元,占比为118.09%。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到,新能源客车企业的营业收入高度依赖政策补贴,有的甚至出现了补贴资金高于营业收入的“倒挂”现象。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财政补贴只是扶持产业政策的一个方面,还要靠包括税收、政府采购等多方面的引导,财政补贴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因为单靠补贴政策刺激,会令不少企业忽视发展投资和技术进步的长期规划。事实上,对于新能源汽车,我国已经开始启动补贴标准退坡,倒逼企业加快向市场求发展。根据财政部去年发布的规划,2017年至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较2016年下降20%,2019年至2020年下降40%,2020年以后补贴政策退出。此外,今年4月底发布的《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也显示,6~8米轻客按照标准车0.5倍给予补助,补贴标准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两上市公司子公司遭罚对于骗补的行为,主管部门此次的处罚非常严厉,甚至开出了“致命的罚单”。《通报》显示,财政部将追回除苏州吉姆西以外的4家企业2015年度2416辆违规上牌车辆获取的中央财政补助预拨资金,并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有关规定,按问题金额50%处以罚款。同时,自2016年起取消上述4家企业中央财政补贴资格,并将其问题车型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予以剔除。而对恶意骗补情节最严重的苏州吉姆西,则取消其中央财政补贴资格,其2015年生产的全部车辆中央财政不予补助,追回2015年度预拨的全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同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取消其整车生产资质。值得一提的是,苏州金龙正是金龙汽车(600686,SH)的子公司,金龙汽车持有其60%股权。《通报》提到,苏州金龙申报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有1683辆车截至2015年底仍未完工,但在2015年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多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19亿元。深圳五洲龙则是京威股份(002662,SZ)去年才完成收购的企业,收购完成后京威股份持有其48%股份。其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有154辆车截至2015年底仍未完工,但在2015年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多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574万元。按照《通知》中的处罚条款,金龙汽车受到的冲击无疑最大,因为其骗补金额最高,可能被罚款2.6亿元(问题金额的50%)。而今年上半年,公司归属净利润才1.64亿元。此外,该公司还面临中央财政补贴资格被取消带来的影响。此次处罚对金龙汽车究竟有何影响?就此,记者多次致电金龙汽车董秘办,但截至发稿时电话仍未接通。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2016-09-09
查看详情
加载失败
滴滴涨价已成事实 网约车将回归中高端服务市场
导语:从滴滴近来与出租车公司的频繁合作也不难看出,滴滴正在试图通过出租车与专快车后台的打通规避网约车新政对数量和价格的限制。低价专车已经成为过去时。本周起,不少乘客发现滴滴快车价格上涨直逼出租车,甚至在早晚高峰期间高于出租车价格,滴滴顺风车也有明显提价。曾在2014年年初掀起打车红包大战的滴滴和快的,让补贴成为成为中国互联网出行市场各个玩家的必杀技。 通过补贴教育市场的效果很明显,时至今日,通过手机软件叫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对于普通乘客和司机来说,网约车新政以及滴滴与优步中国两个巨头的合并对他们的影响更为直接,因为这将直接波及到打车价格以及司机收入的变化。二者合并后,为了打消外界的顾虑,滴滴对外表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针对乘客的红包补贴和司机的奖励将继续发放。但事实上,根据之前出台的网约车新政规定,滴滴和优步的价格不可能比出租车低太多,况且合并之后二者也都有了增加收入的空间和能力,价格上涨已成必然。未来,网约车将回归中高端商务用车服务定位。悄然停止的补贴滴滴与优步中国刚刚合并一周时,滴滴与优步的司机端奖励就有所减少,但当时并没有出现大规模调整。不过,目前滴滴已经大幅减少司机端补贴。以北京为例,腾讯科技从多位司机处了解到,滴滴快车已经取消满单奖励。以往,拉满22单可奖励58元,拉满38单奖励100元。从上周末起,该奖励措施已经全部取消,仅保留早晚高峰1.2倍的奖励。不过,滴滴在9月初为司机新增了加油补助,每升便宜0.5元。对此,滴滴方面对腾讯科技回应称,司机奖励一直是以多种方式并存,对不同司机的奖励方式也有所不同。目前滴滴在司机端上线了“服务分”制度,也就是在同样距离范围内,服务好的司机会享受系统优先派单,同时司机在完成一定目标单数后也会有不同倍数的奖励。看起来这更像是对司机的一种变相补贴。除快车外,北京地区顺风车计费在本周已经调整。以北京市内一人搭车为例,此前滴滴顺风车3公里起步10元,之后每公里1.3元。现在起步费被调整为3公里内12元,之后每公里1.5元。不过相应的路途折扣并没有变化,不同距离从远到近仍旧实行3、4、6、8折的收费折扣。这并不是顺风车首次调整收费标准。去年6月滴滴顺风车上线时,收费标准为起步10元,每公里1元。而去年年底,顺风车已经开始实施起步10元,每公里1.3元的收费标准。滴滴方面表示,对于顺风车价格的调整,主要是考虑到在顺风车接单过程中,车主确实存在更多的绕路成本和时间成本。为了实现成本的合理分摊,鼓励用户共享出行,滴滴顺风车在部分城市的价格进行了上调。重回中高端市场此次滴滴价格和补贴的变动,或许是网约车市场重回中高端定位的征兆。易到COO冯全林对腾讯科技表示,网约车价格调整正处在阵痛期,未来整体价格将略高于出租车价格,司机收入也会回落到理性状态。2012年,滴滴在创办之初选择以出租车市场为切入口,原因在于出租车市场盘子最大,更容易让司机和乘客培养使用习惯。随后滴滴才进入定位于中高端商务用车服务市场,价格、用车体验分别高于和优于出租车,滴滴甚至专门在北京成立了专车司机培训机构“滴滴大学”。2014年,滴滴与快的合并后需要面对低价专车人民优步的围追堵截,快速上线了价位与人民优步相当的快车服务,并通过大额补贴和平台效用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再加上随后对顺风车业务的大力推广,滴滴更是实现了扩大市场份额、吸引用户、绞杀竞争对手易到、合并前的优步中国、以及神州专车的目标。另外,不久前颁布的网约车新政也可以从另一侧面作证上述判断。7月28日,先后酝酿两年之久的出租汽车改革及网约车新政方案揭开面纱。除了给予网约车平台合法的运营“许可证”,新政还特别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有“为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运营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网约车价格需要与出租车价格形成差异竞争,并规定不允许扰乱市场的价格补贴。当时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滴滴快车、人民优步这样低于出租车价格的形态。一旦重回中高端用车市场,滴滴就要重新面对易到、神州专车,以及首汽约车这样一直主打中高端商务用车定位的角色。而缺少了价格和补贴优势的滴滴如何通过差异化留住司机和乘客或许是其最该思考的问题。从滴滴近来与出租车公司的频繁合作也不难看出,滴滴正在试图通过出租车与专快车后台的打通规避网约车新政对数量和价格的限制。易到则通过对原本中高端服务面对的用户进一步细分继续攻占市场。冯全林对腾讯科技称,易到决定从9月7日起将经济车型与Young专车(易到见习专车)合并,所有新用户成为易到车主都会分到Young车型里,当达到规定条件后可升级成为专车。垄断导致价格上涨?有观点认为滴滴与优步中国合并造成的垄断是导致价格上涨、补贴下滑的重要原因。9月2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称,商务部正在根据《反垄断法》、《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经营者集中申报办法》和《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调查处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对滴滴与优步中国合并一事进行调查。此前,商务部已经两次约谈滴滴调查合并案。对于是否涉嫌垄断及之前两次被商务部约谈,滴滴方面表示,公司正在积极和商务部沟通。中国科学院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网络经济与知识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吕本富认为,滴滴快车、顺风车涨价是“垄断”造成的,没有竞争对手,每个垂直领域价格体系都被一家占领,也就没有动力提供优惠了。毕竟滴滴作为一家企业目标是获得利润。‍‍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2016-09-09
查看详情
加载失败
为了挽回中国用户 苹果中国首发渠道全面铺开
导语:就在刚刚过去的一个财季里,苹果公司在大中华区的营收下降了33%之多。与以往望穿秋水盼望的情景不同,苹果公司这次将中国区列在了首发名单中,而且在直营店、电商网站、运营商等多个渠道全面开展预约销售。9月8日,记者注意到,iPhone7此次销售的渠道除了直营店、三大运营商以外,电商渠道也加入了激烈的竞争中。包括天猫、京东商城、一号店、苏宁易购等在内的平台均开展了预约销售。据悉,京东商城在放开预约通道后,iPhone7一天的预约量已经超过了30万台。iPhone7发布会刚刚开始,天猫就宣布了首发预约iPhone7的消息。此外,尽管补贴一降再降,运营商还是希望从中分得一杯羹。仅中国电信一家运营商的备货量大约150万部。由此可见,一向高傲的苹果在面对市场压力时,也不得不低头。就在刚刚过去的一个财季里,苹果公司在大中华区的营收下降了33%之多。为此,苹果公司CEO库克也在今年频频造访中国,与各方合作伙伴进行斡旋,这充分说明中国市场是苹果的重要一员。电商打擂对于电商平台来说,供应链意味着一切。因此,这一次各大平台都铆足了劲争取先发优势。天猫官方旗舰店是最先开启预约的一家,发货速度与苹果官网相当,最先预约的用户能够在开卖当天收到新机。同时,蚂蚁金服花呗开为天猫用户提供了12期免息分期和积分的优惠。不过,iphone7依然要等到16日全渠道开售才可以发货。另外的对手也没有放过这一机会。在时间上失去优势的京东商城,选择以优惠来吸引用户,除了和天猫官方旗舰店一样的12期免息服务,还会赠送京东VIP阅读卡(7天)、价值599元的一年保修服务等。事实上,出售一台苹果手机的利润并不会比其他手机高出太多,但却频繁引发电商平台之间的暗战。某电商平台一名员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去年iphone6s发布时,该公司也开启了线上预约,市场部以为这款手机不会有特别大反响,加上正好赶上周末,因此并未安排传播。结果,被竞争对手抢了先机,导致对方的预约量大增。“公司高层知道这个事情后特别生气,主要因为我们对市场判断太不准确。”在电商分析人士看来,苹果作为热门产品,它代表的不仅是手机产品这么简单,而是潮流和创新。相应地,苹果吸引的也是高端人群。确切的说,电商们不是在贴苹果表面的影响力,而是拉拢其背后的受众。有意思的是,尽管iPhone7在网上遭到了一轮又一轮的冷嘲热讽,但是其无疑是这一季度最热门的手机。一位资深果粉说:“主要还是性能吧,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iPhone都做到了极致的体验。另外,购买iPhone的人,希望能获得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且对事物有更高的要求。”主动求变自2009年中国电信运营商首次引入iPhone至今,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一直是苹果最重要的售卖渠道之一。不过,由于补贴降低,运营商的渠道不再成为主流。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中国移动备货近80万部,在其他零售渠道备货上,迪信通较多,其次是苏宁、国美。目前,三大运营商针对iPhone7的合约套餐也基本制定完毕,从现金补贴变成了流量优惠。最近两年,苹果公司为了更好把控市场,并弥补运营商渠道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缩减代理商渠道,在全国开除了多家直营店。最早引进苹果的方正世纪、佳杰科技、翰林汇、长虹佳华四家大的代理商,已经逐渐被苹果取消了总代理资格,或者主动退出了分销生意。2015年5月,库克透露,苹果会加大在中国投资,而且到2016年苹果零售店将增加到40家,当时,苹果在大中华区共有22家官方零售店。另外,苹果中国的市场策略也在悄然变化着。几年前的苹果公司召开发布会,只会邀请少数记者去美国现场。而这一次,苹果公司邀请了数十家中国媒体。除了科技圈媒体外,一批时尚媒体也在邀请之列。显然,苹果希望在中国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影响力。虽然苹果不再带来惊喜,维持现状稳步升级也是一种策略。现在,苹果公司线下的拓展已由巩固核心产品,开发周边商品及拓展上下层消费者等方式来完成。苹果手机既有iPhone SE满足中低端用户群,也有iPhone plus大容量系列发掘高端用户。同时,付费配件的增多也会为公司带来不同的盈利渠道。相对线下硬件产品,苹果线上市场发展更为迅猛。Apple music两周内实现了106%增长,总用户数达到1700万,目前下载量已达1400亿次。在移动支付领域,苹果相对来说还是个新手,但据Tim Cook透露,apply pay问世后72小时内用户便过百万。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认为,虽然苹果在创新应用上不如安卓开放,但是软硬一体化设计的优势使其具备超强的用户黏度,这是其他品牌不具备的。“柔性屏幕是未来手机领域可期待的突破性创新,这一点上苹果比其他公司拥有了更多的可想象空间。”尽管苹果在中国面临“群狼围攻猛虎”的态势,但是其受众与安卓截然不同,在高端手机市场,短期内还将保持一骑绝尘的优势。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2016-09-09
查看详情